唐高祖作为开国皇帝,为何其名声远不如其子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名声远不如其儿子李世民,实际上情况确实如此,这是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
历来开国的皇帝,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作为开国皇帝,开启了一个新的朝代,历经风雨,艰难行于乱世,延续几百年的王朝,创造出不朽的业绩,推动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特别是开国之初,经历过血雨腥风,总能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给世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这基本上也是一个规律。但是,唐高祖李渊就是一个特例了,儿子李世民的名声要比大他的多。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太过耀眼。
李世民能够深刻汲取隋朝的教训,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可以说是从谏如流。贞观二年,唐朝的人口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在李世民二十三年的统治之后,人口达到了三百八十万户,人口的激增反映的是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在军事上,李世民不断开疆拓土,先后多次对外用兵,平定了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吐谷浑等,使得唐朝成为了强大的国家,声名远播,万国朝贺。经济上,为政谨慎,从不大兴土木,注重与民休养生息,薄赋尚俭,社会稳定。在吏治上,除了从谏如流外,还注重吏治的清明,知人善任,对全国的官员开展卓有成效的巡察,奖惩有据,效率极高。李世民也被称作是“天可汗”,声名极高。他在位二十三年努力,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开疆拓土,统一国家,实现了伟大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祖李渊的在位时间较短。
唐高祖举兵反隋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在唐朝建立不久又被李世民逼着退了位。即便是他了隋朝,但隋炀帝的功绩在历史上也是突出的,这是处于他前面的统治者,而在他的后面就是逼着他退位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又创造了瞩目的“贞观之治”。李渊处在这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中间,显然被无情地忽略了。
唐高祖李渊在处理太子和李世民关系方面是存在问题的。
史书上对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有过相应的记载,“太子建成桀骜不训,心胸狭窄,沉湎酒色,冥顽不灵;李元吉在战场上反复无常,是好色之徒,酷嗜射猎。”他们二人为一党针对李世民开展了一系列的阴谋,而李渊也是知道这些情况的,但他并没有在缓和兄弟关系上做应做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任由其发展。李世民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又善于结交义士诤臣,建立文学馆,招贤纳士,不断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在李世民逐步培养了自己势力,能与太子相抗衡并做出准备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还是任由其发展,最终酿成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剧照
唐高祖李渊在禅位做了太上皇后,完全沉湎于酒色之中。
在六十多岁高龄的情况下,又给李世民生下了近三十个弟弟和妹妹。当然,在那种情况之下,他也是很难再有所作为的。这种无奈的太上皇生活无疑对他的名声是有负面影响的。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是一位明君,非常有作为和建树,创造了“贞观之治”,但是他的父亲高祖李渊,其实是一位守成之君,毕竟他也是一位有雄心壮志而又非常干练的领袖人物。举兵反隋,承袭隋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也算得上是有为的一代明君。
如何评价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非常敢做敢为的政治家 ,军事家,又一次把华夏国家变成统一强大的帝国世界的人。
干事风格,用人手段,御将方法,都与前与众不同。更有为了权力 不顾一切兄弟的血腥的事实。
应该说是唐朝历史皇帝中最为政治上成熟人的皇帝。更是思想上超前开明的皇帝。他勇敢地创造在河南朔方之保全原有的部落,仍由酋长治理,维持原有的风俗习惯,仍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征服的首领,他也合理得到任用,安置。使突厥人长住进长安城,汉蕃和睦相处,亲热非凡。创造民族大团结新局面,对巩固边疆起了很大作用,
更有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妹妹衡阳公主嫁突厥的阿史那杜尔,九江公主嫁突厥酋长执失恩力,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易钵。和亲政策使中央集权巩固提高,是古之从未有过开明政治家。
在军事上征服多少君主,开疆拓土,使华夏故土巨大无比,战绩辉煌,创造使中华民族在世界骄傲无比的时代,李世民是伟大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