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幼儿园还能开学吗
今年的幼儿园还能开学吗?如果不能民办幼儿园的老师没有工资生活该怎么继续?
多地发布放暑假的时间,在7月中下旬放假,比如:南京和四川等等。病例清零的省份的学校已经逐步开学,广东和上海也会在4月底或5月中旬分批错峰开学,然而,幼儿园的开学迟迟没有消息。
只有极个别省份发布了幼儿园的开学时间,比如:安徽一些地区幼儿园开学,不早于5月6日,安徽已经连续14天没有新增病例,现有确诊只有1人。
幼儿园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开学?
教育部曾经发布通知,学校开学要满足三个条件:1.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2.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3师生和校园公共尾声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
很多省份对于幼儿园的开学态度是,不解除不开学,这也是考虑到幼儿园的一个低龄的儿童的实际情况。
学校开学,是要逐步开学的,从高三初三到其他年级,再到小学,最后才是幼儿园,如果小学都开学了,那么离幼儿园开学也不会远了。
幼儿园只是延期开学,并不意味着这个学期不开学,至于老师在期间的工资,相信学校和相关部门会给出妥善的解决方法。
江苏一女生在校昏倒抢救途中被送殡仪馆,官方称当时已无生命体征,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一次看到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的吃惊,非常的诧异,整个流程操作有点脱离常规常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本以为这是最近发生的事,但其实这件事发生在两月前。由于近日媒体曝光一些细节,该事件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大部分人都和我们一样感到有些奇怪,这不符合常理。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之中。
一、生活中的常理
一般情况下,病人因抢救无效去世之后,医院负责开具死亡证明,接着家属拿到死亡证明后开始再办理亲人的后事,例如联系殡仪馆火化。医院怎么会代劳送殡仪馆?
按我这边家乡的习俗,如果人在医院快死了,一般会花钱请120救护车,要活着送到家。这里面有个民间说法。但之后去世,即使刚送到家去世,也不会叫救护车直接送殡仪馆,因为火化需要派出所开具相关的证明。
从手续上,感觉到异常,因为殡仪馆只认有效权威的派出所证明,如果单靠口头告知肯定是行不通的。
各地关于逝者的习俗都是有流程的,例如送火化前,还要给逝者念经之类,为逝者来生有福报。还例如火化前,亲属朋友们等人要去送送的。
二、根据正规媒体新闻报道,回顾事件的走线:
1.2020年6月15日下午,江苏盐城市滨海县陆集中学一个初三女生李某在教室内突然晕倒。
2.校方一边将其送到当地界牌镇卫生院抢救,一边拨打滨海县医院120急救。
3.在卫生院救治一段时间后,卫生院告诉孩子的母亲说,孩子情况不好,同时建议让家属转送到县医院再试试。
4.救护车接收在救护车上,孩子戴着氧气罩,还一直在打点滴。双腿也偶尔有抖动。
5.救护车未经家属同意将孩子直接送去了殡仪馆。原先准备去县医院抢救。
6.县殡仪馆以没有看到任何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拒绝接收。
7.在家人和学校领导、老师要求下,再将孩子送到县医院,组织抢救40多分钟后,最终未能挽回生命。
8.县医院至今未出死亡证明确定死因。
三、相关方面的回应及一些情况
1. 当天16时45分左右,县公安局特警大队打要求医院:“如果患者没有死亡则立即将患者送县医院抢救,如果已经确认患者死亡,则将死者直接送至滨海县殡仪馆”。
2.县院保卫科立即向120调度中心通报此特警大队的要求。120救护车收到120急救站负责人的指示,将死者送至县殡仪馆。
3.办回复,合规合范。依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心理应急救援的规范进行。
4.警方通报,相关工作正在调查之中。
5.镇卫生院病历,上面并没有明确记载女生在转院前就已失去生命体征信息。
6.事后,记者采访学校,校方无任何回应。
四、逻辑怪圈,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网友们的疑问总结。
1.女生教室晕倒,如果在镇卫生院已去世,按常理后面的事不再有,例如先送殡仪馆,再送医院抢救30多分钟,孩子母亲说40多分钟,时间的差异,符合逻辑,可能哪一方记错或计算时间不一样。
2.如果女生在镇卫生院已去世,一般情况下,镇卫生院不会建议孩子母亲把孩子转县医院。
3.如果女生在卫生院已去世,一般情况下,120救护车不会接收一个去世的人,何况还在车上打点滴。这里即使没有孩子母亲所说看到孩子双腿偶尔抖动了,也让人感到十分的诧异,给去世的人打点滴。
4.如果女生在卫生院已去世,就算救护车帮忙送殡仪馆,也让人感到奇怪。救护车是急救车,随时待命应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平时,我们出钱,让他们送,他们都拒绝,理由是救护车是急救车。
5.为什么警方主动打给县医院?特警大队打给医院的,还指出一个相对明确性的选择建议。此事放到我们生活中,可能性很小。类似学生晕倒不幸去世的新闻,从沒看到他们会介入。生活中,我认识的熟人在学校工作,遇到此类事,也沒看到这个现象的存在。
6.救护车的人未经孩子母亲同意就送殡仪馆,虽说有指令,难道不怕家属闹吗?医患关系的前车之鉴在新闻也报道过不少。一边讲人道主义接收,一边又做不符合常理的事。
7.殡仪馆的接收规定,这个是需要相关的证明。对医院来说,这是最熟悉不过的事。没开证明,也没说不开证明。在这里少了一个警方的说明,如果有,殡仪馆很有可能会接收。
8.如果殡仪馆不接收,人已去世,按常理不会重新拉医院去,等待证明送回来就好,即使有家属和校方的强烈请求,一般情况下,救护车上的人会报警,等待警方过来处理。
9.为什么已去世还要抢救?一个去世的人拉回医院抢救几十分钟,闻所未闻,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拒绝抢救,不会由着家属或其他人,毕竟有正当理由。如果怕家属闹,医院通常早就报警了,等警方处理。也不至于抢救表演几十分钟安慰亲属,既浪费人力物力,又要给家属增加经济负担,这个做法有些荒诞。大医院的医生一般很忙,即使不忙,也不会那么做。至少在目前,我还没听到其他医院有如此做法。
10.医院不懂人世间的常理吗?人去世后,亲属朋友们都会看最后一面,这个是显而易见的现象,看惯生离死别的医院更不会那样做,这么急于送殡仪馆,违背常理,有何目的。
11.关于“人道主义”的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和心里应急救援的规范来处理的符合规范的纸质文件,孩子母亲多次索要,可医院迟迟没有回复。一个正式的规定文件,沒什么见不得光的。为什么要遮遮掩掩?
12.回复的内容:120急救站的医务人员为安抚患(死)者母亲亲属及其老师,继续组织抢救约30分钟,但仍然无法挽救患者李某某的生命。这句话有矛盾点。人死了,还能抢救得回来?
以上是网友主要的几个疑问,归纳总结来说,就是不符合逻辑常理,可能有隐情。这些疑问,只有调查清之后,才能释怀。
此事件,唯一符合逻辑常理的做法:殡仪馆按照没有相关证明材料拒收的行为。
本是灿烂的年纪,应该如花绽放。拍摄于家乡的南屏山
一个花季的女生离世,本是惋惜的事。为何有一些不明不白的事?为何不按照人世间的常理,好好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稀奇古怪的做法,缺乏一个常理上的逻辑,还是需要一个调查,给出让人信服的逻辑证明。
此事的关注度很高,社会需要一个,不希望公信力又蒙上一层阴影。
及时公开真实让人可信的证明,才是拯救公信力的关键,才不会丧失公信力。
作文:“倾听你的心声”为题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古代学者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者也,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又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简单两句话,便概括
出古代男儿舍身取义报国的壮志雄心,勾勒出中华儿女赤胆忠心,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吗?
一个小女孩,站在法庭上面对离婚的父母,她会选择谁牵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母亲,她就选择了富贵、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父亲,她就选择了贫穷,选择了.人人都说这太难了,可小女孩选择了父亲,选择了含辛茹苦单独抚养她长大的父亲,舍弃了富有却极少见的母亲.大家都被震撼了,这难吗?“其实很简单”,小女孩如是说.我相信,这的确很简单,面对这种艰难的抉择,你只需要静下来,听听你的心灵,让它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小女孩做到了,尽管她才14岁.
钻石镶嵌的王冠珠帽,质地优良、做工精细的衣服、靓装,这一切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华贵的女人.西方一位哲人说:“女人啊,就是一种贪婪的动物.”此话不假,但也要看你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珠光宝气的人恃“财”傲物、目空一切,她们用金钱堆造外表的美丽,却忽视了心灵的纯净,到头来也只是换来人们的不屑一顾.这也就是一种抉择,她们无法平静倾听心灵的钟声,最终选择了令人可悲、可叹的抉择.
我无力举出太多例子证明抉择的重要性,也乏回天之术让那样错误抉择的人重选一次.我只有感慨,感慨聪明的人,感慨糊涂的人,但我又深知人岂能永远活在感慨之中.前人走过的路,犯过的错,便是前车之鉴,它们用真最实的东西阐明了一个道理,作出正确的抉择,便是促你走向成功的关键.
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地抉择中前进,从不断地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心来,倾听你心灵的钟声.